010-63369512-886
获取联系

跟进法规动态 关注行业前沿资讯
亦度课堂传授专业知识 分享研发案例

免费领取丨药物相互作用评价策略知多少?

9月12日19:00,亦度正康医学部副总监余斐斐博士在直播间为我们带来了《药物相互作用评价策略:从体外到临床》的分享,亦度正康副总经理黄海燕女士全程主持。此次直播在微信视频号及药未来平台共获得近3000次观看量,原定40分钟的直播分享,由于内容翔实,在线观众互动积极,直播时间延长至80分钟左右。余斐斐博士在分享中通过“1、如何通过体外数据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展临床DDI?2、 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设计/评估临床DDI?”两个问题对分享内容进行了引申,着重讲解了DDI的指导原则、评价内容、临床设计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。

  • 分享内容精选

余斐斐博士在分享结束后还针对提问进行了一对一的互动解答,线上观众均表示受益匪浅。

  • 互动问答精选

1.提问:调整采样时间,具体怎么调整呢?

余博解答:按照预测的DDI作用机制来设计。例如:如果影响的是吸收,可适当增加吸收相的采血点,以评估吸收相AUC和Tmax的变化;如果影响是清除,特别是 与抑制剂联用的情况,可考虑延长采样时间;如果同时监测代谢物的变化,则需要将代谢物的PK采样点一并纳入考量。

2.提问:IND申报阶段已经开展比较全的体外实验,NDA阶段还需要开展哪些体外ADME实验?

余博解答:NDA阶段需开展的DDI试验主要原则还是依据品种特点进行设计:1)通过人体物质平衡确定高比例或有活性的代谢物后,补充代谢物相关DDI研究,具体见DDI指导原则内容;2)基于潜在的联合用药和适应证特点,评估需要补充开展的内容,如PPT中所展示的,依鲁替尼进行了MRP1的底物和抑制研究;3)基于受试品种在人体中的ADME特点,评估需要补充开展的内容。如在人体中主要通过胆汁排泄,则需要考虑开展胆汁排泄相关的转运体研究;如在人体中发现II相代谢物,则需要考虑开展II相代谢酶底物和抑制研究。

为表示对所有参与观众的感谢,也为了满足行业同仁的学习需求,现添加亦度正康服务微信号,即可免费领取余斐斐博士本次直播分享课件!

扫码添加微信号
请备注“9.12直播”
直播全程回放已更新,关注“亦度正康yeedo”视频号,点击【直播回放】即可观看。未来亦度正康将持续举办高质量的学术分享活动,为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,敬请期待!

留言板

您可以留言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您的需求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*留言
*姓名
*电话
*邮箱
*公司